东北古籍旧书
查看: 6821|回复: 0

转 王尔烈----压倒三江大才子

4

主题

5

帖子

8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6
酋长 发表于 2015-4-13 19: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尔烈(1727-1801),字君武,号瑶峰。17岁在千山龙泉寺西阁读书。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考取进士,殿试二甲一名,任翰林院编修、太子师。
  春四月,到千山寻找王尔烈书房。行人告诉我:书房就在龙泉寺上面,好找。于是继续行路,终于看到了龙泉寺庙。进了山门,照壁上赫然刻着一首七律:“鸟引花迎到寺门,翠屏环拥绀宫尊。一千峰里烟霞胜,十六景中图画存……”看落款,诗作者正是王尔烈。
  王尔烈的书房在龙泉寺西阁,坐落龙泉寺净瓶峰北平台上,只是三间民居瓦房,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宽阔大气。寺中方丈告诉我,这三间瓦房也是后来翻修的,原来只是三间草房。听这话,我有点失望,王尔烈17岁开始在龙泉寺西阁读书,少不得志,27岁才中了秀才,45岁才中了二甲头名的进士,他在山中苦读了十余年,承载他所思所想的居然只是三间茅草房?我看西阁周围无遮无挡,想必山风来袭,轻易就能穿透,不知300多年前,遇到这样的湿冷的天气,才子王尔烈该怎样御寒。据说,有一年冬天,天气甚是寒冷,王尔烈只戴一顶草帽在院里读书。有个商人看见了,嘲笑王尔烈“穿冬装戴夏帽胡度春秋”,王尔烈听见立即回敬他:“走南方窜北地混账东西”。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书房中,王尔烈成就了“压倒三江”的才华。三江(江苏、江西、浙江)是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有很多名震江南的才子。王尔烈有一年到三江地区组织考试,以“学而时习之”为题,命众考生按八股文形式连作三篇,众考生皆为所难,勉强应试,多有怨言。考生皆不服气,便请王尔烈自作三篇以难之,哪知王尔烈挥毫而就,字字珠玉,立意新颖,众人为之倾倒。有一江南才子认为王尔烈的文章必是事先有备而作,不足以证其才,于是他写了一上联,想要考考王尔烈,联曰:“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意思是显示一下江南文化的厚重,因为他们认为北国为蛮荒苦寒之地,无好山、好水、更无才子,暗指乾隆皇帝偏重北方人,也就是任人唯亲。王尔烈很清楚江南才子的用意,对道:“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这下联一出,江南众才子无不唏嘘,江南再好,也在北国管理之下,孔圣人就是山东人,一圣人当然管多才子了。就这样,关东才子王尔烈的才华征服了三江才子,从此得了个“压倒三江王尔烈”的美誉。
  再看书房的匾额——“琼岛虚舟”。乾隆四十二年,51岁的王尔烈当上了翰林院的一个编修官,作为纪晓岚的助手,共同编修《四库全书》。他年过半百,依然手中无权,即使是这样,兴奋的王尔烈还是在那一年带着32个好友共游了千山。重回少时的读书之地,王尔烈百感交集,他给自己的书房题楹:“室狭如舟篷窗四起峰围岸,山深似岛松声一派海生潮。”这两句话是王尔烈对少时清贫读书生活的重构,他只是个读书人,那个年代,除了一次次的参加考试,找不到第二条企及成功的道路。“半亩方塘”中有梦想,但梦想之外是无限的孤独,眼前是一片汪洋,暗潮汹涌,身兼使命的水手只有一叶孤舟。
  龙泉寺所有殿堂的匾额、楹联几乎都是王尔烈题的。一个上了年纪的僧人告诉我,王尔烈在寺中读书的时候,一天下过大雪,方丈吟了一句:“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寺中的僧人面面相觑,都对不出下联,唯有王尔烈,随口作答:“云成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方丈听到这个下联,啧啧称赞。
  西阁书房现在还供着一尊王尔烈的塑像,塑像带一顶小帽,手持书卷,面容略显消瘦,典型师爷的形象。既然来了,我想上柱香拜一拜这位“压倒三江”的才子,但给我做向导的僧人拒绝了我的要求。书房最近少有访客,平时都是大门紧闭,上香后无人看管,担心会引起火灾。除了塑像,书房里还陈列着王尔烈写的书法,还有一篇他考取进士时写的作文,当然,还有乾隆送给他的那张著名的“百寿屏”。不过,这些都是仿品,真品现在大多陈列在辽阳王尔烈纪念馆。辽阳是王尔烈的家乡,也是他逝世的地方,而他的墓葬则被后代迁到了庄河。
  王尔烈一生传奇颇多,辽宁人知道他多是通过6集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还有蒋大为唱的那首著名主题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它们属于上个世纪一代人的电视记忆。
  (闻  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