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古籍旧书
查看: 3327|回复: 0

收藏家张太无:曾用一船银元换一部书

44

主题

48

帖子

2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2
品一品 发表于 2015-4-19 19: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家捐赠古籍廿四史。 记者许石林摄影
  ▲1985年6月19日,张仲德(右一)及钟金重女士(右二)向深圳市委书记梁湘(右三)、市长李灏(左一)介绍赠书。 (资料图片)
▲图为清果亲王点定印。
  张太无先生,四川著名中医大家,其家学渊源,文化修养深厚渊博,张太无先生行医,追比古圣先贤,其局量宽宏博大,目光所及,思维所向,不在于医术一技,而在六合八荒,古人称一代哲医。张家是四川望族,张太无先生的父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副主席张澜是亲兄弟。张太无先生热爱中华文化,关心人类命运,一生热衷收藏,倾心呵护文物典籍,是四川著名的收藏家,对所藏图书,有专门的藏书楼储之,其珍爱,不亚于苏州过云楼、宁波天一阁。
  收藏故事: “一船银元一部书”
  张太无先生常说:“美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张仲德介绍,父亲张太无是名中医,更是知名收藏家,“家中收入丰厚,有条件搞收藏。当时,抗战烽火连天,满清遗老遗少迫于生计,逃难四川,并将家中旧物四处散卖,因而父亲得以购入散落民间的宫廷珍宝,其中最珍贵的当属古籍字画。”
  张仲德介绍,藏书中最为珍贵的《唐宋元文约选》原为清果亲王家中私藏。“果亲王允礼乃康熙帝16子,曾驻守四川,此书为果亲王亲笔点定,当时是准备出版的,计划出书9部。后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未能出版。此书便成海内孤本,全世界仅此一本。果亲王曾在成都草堂待过,此书便留了下来,后于抗日年间散落民间。”
  张仲德回忆,《唐宋元文约选》真正归属张家是1940年秋。“果亲王允礼曾经奉命在四川工作过,现在成都还有王府的旧地名。就像《昭明文选》一样,清朝皇帝希望给皇室贵族子弟,编选一本唐宋元时代最好的文章,果亲王奉命点定了这部《唐宋元文约选》,一般来说,点定之后再呈报皇帝御览,由皇帝批准后,再刻印。可能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这部书点定以后,没有刻印。或者说果亲王还没来得及呈报皇帝。就这样,它成了一个珍贵的抄本。见过它的人也很少很少。但是知道的人不少。这部书应该说凝聚了当时的文化精英的心血,所以果亲王对它十分珍爱。这部书就是这样到的四川,后来从王府流向民间。”
  “我清楚地记得我父亲说,书的卖主是个八旗子孙,出价很高,我父亲当时是用12麻袋银元及金条,装了一船,父亲把装满银元及金条的麻袋放在船上。船是那种旧式的蜀中内河客船,大概长12公尺左右,银元用5个装米的200公斤装的大麻袋兜着,整整12麻袋,整齐地摞于船内。有了这批书,家中的藏书量一下子增至三万八千多册,时为父亲收藏最盛期。”张先生说。
  历经坎坷,这批藏书终于得以安放。然而,好景不长,1958年3月,张太无先生以“反革命”罪锒铛入狱,所有财产没收,其中包括家中所有珍藏。张仲德表示,父亲于1977年去世,去世前还对这批书念念不忘,并留下遗言:“所去之书,如有璧归之日,家可分,人可散,书不可离。”
  《唐宋元文约选》:“国宝级”藏品
  在张太无家属捐赠的万余册古籍中,最受张太无先生生前喜爱,且最具价值的当属那部24册的清代抄本《唐宋元文约选》。张仲德先生介绍,这部书的珍贵之处在于除了海内外仅此一本外,此书乃50名进士手抄而成,书中还有清康熙第16子果亲王允礼的亲笔点定印章,“你去‘百度’、‘谷歌’搜搜看,肯定没有相关的内容。提到它,各大专业院校的古籍学者,没有一个不知晓。但是,亲眼见过这部书的人应该是有数的,就是数得出来的。你们今天这几位都算是有幸见过的。”张仲德说。
  张仲德说:“清人治学非常严谨,爱书、敬书、畏书。《唐宋元文约选》作为清宫内府读物,内容选自唐、宋、元三朝最好的文章,并编选成册,每篇不超过500字,其中包括王安石、韩愈等名家作品。此书共24册,全部由当时最好的读书人摘抄而成。而这50名德才兼备的才子是从500名进士中遴选而出,每日沐浴焚香,清衣素裹,跪于内府(乾隆年称武英殿)抄写而成。一日抄书不能超过若干字,如此反复,历经康熙、雍正二朝,于乾隆年间才完成。字迹精美,整齐如一,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种对文化的敬畏,更是对人类历史的解读。清朝它是关外龙兴,它急切地要化夷为夏,就是要急切地用中华文化化自己,所以他们做事更加虔诚细致。”
  据称,《唐宋元文约选》原来还有一个副本,后丢失。张仲德说:“书中多处留有果亲王点定红印,此乃朱砂玉印,非常珍贵。”张先生准确地拿起其中一册,找出了果亲王点定的朱红印章,在场的人连连赞叹。
  张仲德介绍说,《唐宋元文约选》反右期间因父入狱而被抄家抄走。1984年,落实政策、平反,当年所查抄旧物按政策应该全部退还。四川省委省政府派人来把这些旧物予以归还时还特别交待:“东西是你们的,现在退还给你们(实际上仅退还了大约三分之一)。特别要说的是,《唐宋元文约选》和《全唐诗》等是国家至宝,尤其是《唐宋元文约选》属宇内孤本,国家档案馆已编号入册,理应好好保存,捐赠给哪里由你们决定,要特别提醒的是,这部书,不能流入海外。”
  “桃花宣纸”传奇千古风雅
  看罢《唐宋元文约选》,张仲德先生拿起一本《全唐诗》。他抚摸着书中的旧页,指着书中央的泛黄处,惊喜地说:“找的就是它!快过来看看,难得一见的‘桃花宣’。”
  张仲德先生口中的“桃花宣”,乃“桃花宣纸”的俗称。张仲德说:“清人‘求精’的治学精神世人皆知,其书用纸更是精益求精。宣纸,隋唐时期诞生于安徽宣州,原料多为树皮。嗣后宣纸一直是书写、绘画不可缺少的珍品。到明清以后,中国书画几乎全用宣纸。宣纸名品很多,如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都是纸中名品。而'桃花宣'则是名品之中的名品。”
  张仲德介绍,“桃花宣纸”是宫廷御用纸。他说:“纸张极为罕有,为当时商贾富胄所用。宋代制纸之始,‘桃花宣纸’俗称‘桃花宣’,始于明,盛于清。每年三月,由年轻女子采桃花,取其花瓣和花蕊,用手将其揉碎,放入玉石杵臼捣匀,并融入纸浆,制作而成。为当时文人墨客所推崇,雅趣至极。但是,纸张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没有一定的品级不能僭越使用。故‘桃花宣纸’成为内廷即后来的‘武英殿’使用的一种珍贵的选纸。现在深圳图书馆古籍室这一套我父亲捐赠的《全唐诗》,就是‘桃花宣本’。极其珍贵罕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