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古籍旧书
查看: 2433|回复: 0

盛京遗珍之奉天第一监狱

388

主题

452

帖子

15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68
盛京留痕 发表于 2015-2-23 20: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阳市沈河区南顺城路16号,西顺城街和南顺城路大角处,现址为沈阳技师学校。奉天第一监狱从1917年建立到1928年冬改为辽宁第一监狱,1917年军阀张作霖主政东北后,将晚清遗留下来的奉天模范监狱和奉天省城罪犯传艺所这两所监狱合并而成的,历史悠久,是沈阳市内最早的监狱,且曾关押过刘少奇、杨靖宇、赵尚志等人。1999年,有关建设单位不顾文物管理部门的意见,拆毁了院内的监狱长办公楼,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刘少奇、赵尚志、杨靖宇等人都曾在此被关押 2009年11月的一天,在沈阳市沈河区南顺城路附近发现了一个特殊的铸铁下水井盖,上面的繁体字是“监狱下水道”五个字。经专家确认,发现井盖的单位大院确实是奉天第一监狱的旧址,而且早在清朝年间,就是刑部的大牢。1917年(民国六年),张作霖主政东北后,将晚清遗留下来的奉天模范监狱和奉天省城罪犯传艺所这两所监狱合并,成立了奉天第一监狱,隶属于奉天高等检查厅。奉天省模范监狱成立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在当时算是标准化监狱,奉天省城罪犯传艺所则有“劳动教养”的功能。两者合二为一,奉天当局聘请了一位德国法学博士做治狱顾问,制定了《监狱法规》、《囚犯管理条例》、《囚犯遵则》等狱政制度,以及设立一套管理机构。
  奉天第一监狱的职责是负责监押、管理沈阳地区的人犯。1924年以后,根据奉天高检厅的训令,从各监狱中划出一个看守所,监狱只监押、管理已决人犯,未决人犯由看守所看押。奉天第一监狱接管奉天省检查厅看守所,设一个未决号称“北未决”。监狱修建一座十字形监舍,分“仁”、“义”、“礼”、“智”、“信”五监,将各类犯人分门别类看押,如政治犯都被关押在“信”字号内。
  晚清时模范监狱处决死囚先是游街示众,出大西门外,在一个破烂市场斩首,有时还要暴尸一天。民国后,死刑处决改由在狱内建立的行刑场所执行。1918年春,监狱在西北角大墙外建起一座150平方米的专用刑场,两米多高的青砖墙围成的小院儿像古堡一样阴森恐怖,中间有几根木桩,是绑死囚用的。1925年以前,斩首依然是死刑处决的主要方式,1926年起改为枪决,但女死囚执行绞刑。
  教诲工作是当时奉天第一监狱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晚清时的监狱内没有系统的教诲制度,也没有专职的教诲人员,只是偶尔会请些和尚道士,给囚犯讲讲道德经。奉天第一监狱成立后,从北京、天津等地的法政学堂毕业生中聘请了一批教诲师,对囚犯进行教诲。教诲分为一般教诲和个别教诲两种。一般教诲即对全体囚犯进行教诲,一般在囚犯下工后,由教诲师讲一小时教诲课,内容主要有“修身”、“法律常识”、“监狱守则”等;个别教诲就是根据囚犯的犯罪性质、入监时间长短以及入狱后的表现等对囚犯进行个别谈话。此外,犯人入监后还要接受文化教育。少年犯不参加日常劳动,被强制授课,主要内容有“修身”、识字、算术、常识、体操、唱歌等。
  奉天第一监狱从其前身——奉天省城罪犯传艺所开始,就设有生产作坊,主要是为使刑满释放的犯人能有一技之长,出狱后能够维持生活,不再重新犯罪。民国初年,监狱内的手工作坊发展较快,1915年,监狱织毯工场生产的一种织花毛毯还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到1923年,监狱工场增加到12个,涉及钢铁、酿造、印刷等行业,有500多名犯人参加生产,新入监的犯人要先由技师教授技能。监狱历经奉系军阀时期、张学良主政时期、伪满洲国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被撤销,旧址
改为辽宁精密仪器厂
站在沈阳技师学校门口,一点也看不出是监狱的旧址,时光的飞速运转,朝替更兴,遗址无存,但历史不能更改,留下的是后人的评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